欢迎访问医药纪实网!
五月的油城大庆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银浪街道某社区的义诊现场。65岁的张阿姨紧张地递过自己的髋关节X光片,坐在她对面的王秀义院长仔细端详着影像,手指在片子上轻轻划过:“这里,还有这里,血供正在恢复,但周围的肌肉粘连还需要再松解一次。”张阿姨脸上的焦虑逐渐消散——三年前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II期的她,如今已能自主行走,摆脱了轮椅的桎梏。
院长王秀义为患者诊断病情。
二十余年来,这位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的创始人,带着他独创的“闭合性松解术序贯疗法”和自主研发的中药制剂,奔波于诊室与社区之间。从国家级科研成果到田间地头的义诊现场,王秀义用一根特制的针,为数以十万计的骨病患者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。
1996年10月,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挂牌成立时,没人能想到这个不起眼的民营医院会在未来改写骨病治疗的历史。创始人王秀义站在简陋的诊室里,面对的是一道医学难题:股骨头坏死——这种被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的疾病,当时只有关节置换或保守止痛两条路可选。
“传统治疗要么依赖止痛药掩盖症状,要么直接置换关节,而我们要走第三条路。”王秀义在多年骨伤病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:股骨头坏死患者无论病情处于哪一期,除疼痛外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,其根源在于髋关节周围肌群紧张、挛缩,甚至出现变性机化。
西医手术创伤大,中医保守治疗效果有限,能否找到一种融合两者优势的新方法?王秀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探索。他将中医“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”的原理与西医“切开粘连,铲除疤痕”的手术理论相结合,创造性地提出了“闭合性松解术序贯疗法”的雏形。
2000年,一位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建筑工人李某来到医院。当时45岁的他因激素滥用导致III期坏死,双髋疼痛剧烈,行走困难。面对可能终身残疾的困境,王秀义决定采用新疗法为其治疗。
治疗室内王秀义精准刺入李树林患肢挛缩部位。在不到0.5毫米的创口下,他进行着疏通、透刺、剥离的操作,松解粘连组织。随后立即施以整骨手法,配合三羊健骨丸等综合治疗。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——李某的髋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,虽然不能再干重活,但生活已能自理。
2001年,这项技术获得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,临床病例系统观察显示优良率达95%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论证后给出评价:“其科学性、先进性、实用性诸方面综合评价,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。”
在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的大庆中医骨伤病医院治疗室里,一位中年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。王秀义精准地刺入患者髋关节周围的特定点位。随着他手腕轻巧地摆动,粘连的组织被松解,挛缩的肌群得到释放。整个过程不到二十分钟,却为患者打开了康复之门。
这就是“闭合性松解术序贯疗法”的核心环节。与传统手术不同,这种治疗方法创伤极小,费用仅为关节置换的几分之一,却能达到“血通骨自生”的效果。
王秀义还提出了创新的“帆船假说”:骨盆是船,脊柱是桅杆。船只倾斜,桅杆必然倾斜。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多数是合并腰椎间盘突出,这正是骨盆倾斜导致脊柱力学失衡的结果。
基于这一理论,他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同时,会对倾斜的骨盆、错位的脊柱施行整复调衡。这种整体治疗观,使许多患者的并发症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纠正。
上一篇:首版《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管理中国专家共识》正式发布!
下一篇:没有了